无人机软件技术提供商
资讯搜索
首页  >  低空装备  >  潜艇 + 无人机?跨介质黑科技改写海战格局!
潜艇 + 无人机?跨介质黑科技改写海战格局!

175843621868cf9b7a5e5df.png

最近,网上曝光的一张信息量满满的介绍图,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张图展示了水下平台释放和回收跨介质无人机的使用全流程,为我们揭开了潜艇与无人机结合这一前沿技术的神秘面纱。

175843621868cf9b7a3a989.jpg175843621868cf9b7aa11ad.jpg

所谓的跨介质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在水里和空中任意穿梭,同时具备航行和飞行两种能力的无人平台。这种听起来像科幻产物的技术,如今已基本成熟。早在 2022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已经研制出了 “长弓 1 号” 和 “长弓 2 号” 两款跨介质飞行器。此后,国内陆续有多款跨介质无人机亮相,这表明未来将其正式应用到潜艇平台只是时间问题。

175843621868cf9b7ae60e0.jpg

跨介质无人机的出现,可谓是科技创新的一大突破。从技术原理来看,它融合了航空和航海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在航空方面,它具备轻质高强度的机身材料,以满足空中飞行时对重量和结构强度的要求;高效的动力系统,确保其能在空气中产生足够的升力和推进力;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实现稳定的飞行姿态控制和导航。在航海方面,它采用了防水、耐压的设计,以适应水下高压和潮湿的环境;具备水下推进系统,使它能在水中灵活航行;同时,还配备了专门的通信和探测设备,以满足水下作业的需求。这种跨介质的特性,使得它能够在不同的介质环境中自由切换,发挥独特的作用。


跨介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极其广泛,甚至有可能改变未来的海战模式。对于潜艇而言,搭载跨介质无人机具有诸多显著优势。

首先,在侦察方面,潜艇传统的侦察方式主要依赖声呐。然而,声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容易暴露潜艇的位置。而跨介质无人机则为潜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侦察手段。潜艇可以在水下悄无声息地释放跨介质无人机,无人机从水下浮出水面后,迅速转换为飞行模式,对周边海域、空中目标进行侦察。它可以携带高清摄像头、雷达等侦察设备,获取实时的情报信息,并通过加密通信链路将数据传输回潜艇。这种侦察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侦察的范围和效率,还能有效避免潜艇自身的暴露,增强了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其次,在攻击能力上,跨介质无人机赋予了潜艇更多的战术选择。以往,潜艇主要以水下发射鱼雷、导弹等武器对水面和水下目标进行攻击。但面对反潜舰和反潜机,潜艇往往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如今,搭载跨介质无人机的潜艇可以从水下对水面乃至空中目标发动攻击。无人机可以携带小型导弹、炸弹等武器,在接近目标后发动突然袭击。这种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攻击的方式,能够大大增加攻击的突然性和成功率,让敌方防不胜防。例如,当遇到敌方反潜机时,潜艇可以释放跨介质无人机,无人机迅速升空,对反潜机进行攻击,从而摆脱被追踪的困境。

此外,跨介质无人机还能增强潜艇与其他作战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在现代海战中,作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至关重要。跨介质无人机可以作为一个移动的信息节点,在不同的作战平台之间传递情报。它可以将潜艇获取的信息传递给水面舰艇、空中战机等,同时也能将其他作战单位的信息反馈给潜艇,实现整个作战体系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作战效率。

中国在跨介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积极投入,使得我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未来国产潜艇搭载跨介质无人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实现,国产潜艇将在性能和作战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对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的超越。

175843621868cf9b7ac362a.jpg

跨介质无人机与潜艇的结合,为未来海战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它不仅将提升潜艇的作战能力,还可能改变整个海战的格局。中国在这一先进技术方向上的引领,让我们对未来国产潜艇的发展充满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搭载跨介质无人机的国产潜艇在海洋中纵横驰骋,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
2025-09-21
299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或其他事宜,请联系本站邮箱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