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65-6231
+86-025-84588073
"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唐勇揭秘 "翼龙"是怎样炼成的? 无人机未来的战争形态将是什么样?
飞狸AI自动识别的视频解说:
在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式上,我国新一代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无人机。如今,翼龙无人机既是我们国家的主战装备,也是我们作为科技强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名片。这是我们翼龙首次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傲,今天我就将带大家揭秘。翼龙无人机如何从蓝图飞向蓝天?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翼龙诞生的地方,也是我们翼龙设计最初的起点。我身后呢,就是咱们翼龙的蓝图,那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翼型无人机从无到有,它真正的起点其实是要回答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一型什么样的无人机?而我身后的这张图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张图上面展示的是我们多架的翼龙无人机,已经对地面的一个坦克集群形成了一个包围的一个态势。我们红色的就是我们的翼龙无人机,蓝色的就代表了我们敌人的这个坦克集群,这就好比我们一个球队要引进一个新的球员。
那么我们就要先对我们的球队现状进行分析。我们的强点是什么?我们的弱点是什么?我们需要打什么样子的一个战术?正常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很顺利地实现对这些目标的打击。但是敌人也很聪明,在这个阵地的中央布置了一个杀伤半径比较大的一个。防空导弹,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无人机贸然的突入进去,将面临被击落的这个风险。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急需异型无人机,具有比地面防空导弹看得更远,打得更远的异型无人机,来实现对这个防空导弹的一个先期打击。
它就好像是咱们篮球场上需要一个投得远,投得准的一个三分射手一样的异形无人机。这就是我们最后捕获的一个准确的需求。
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场景,实际场景要比这个复杂很多,有了这个需求以后,我们才能够开始我们这些无人机的具体的设计。无人机的设计其实和咱们球员的选拔与培养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他们都可以分成三个方面,意识的培养、身体的锻炼以及装备的配套。首先,球员的意识培养其实对应的就是咱们无人机的。大脑的研发现在的无人机大脑已经相当的聪明,它由几百个软件综合而成。更为关键的是,这几百个软件综合在一起以后,他们还要能够完美的配合兼容,所以无人机的大脑研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一个工程。
我现在所在的。就是翼龙无人机大脑的研发工厂,可以说这里是整个翼龙无人机研制过程的心脏地带。在这里我们完成所有的算法的开发、测试以及综合,同时我们打造了数字空间,把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所有的硬件、软件和我们的系统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翼龙飞机。在这个数字空间里面进行一个模拟的飞行。当模拟飞行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大量的和真实飞行相当接近的数据。来驱动我们这些所有的这几百个软件。这样我们在飞机还没有上天之前,就可以把这几百个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地面进行充分的暴露,这个效率是相当高的。
我们实际当中一年或者是几年的这个检查的工作量,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压缩到一天就可以完成。真正的做到了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这样子的一个程度,它就可以确保翼龙无人机的大脑它不会犯错,因为有了这些,所以每次翼龙首飞的时候,我们都是相当有信心的。
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以后,就像运动员有强悍的身体素质一样,无人机也应该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够飞得远、飞得高、飞得快、挂得多。在这个过程当中,无人机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比如说我们会给无人机施加一个相当于其自身几倍重量的一个力,对它进行一个拉扯,来检验它的结构是否会被破坏。这就是我们的静力试验,类似的这种大型的试验总共有十几个无人机,只有经历了所有的实验测试,才能够真正的从设计进入到我们的生产和制造。
以往我们生产一架这样子的大型无人机,我们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那么大家猜猜我们现在需要多久?我们采用像汽车的流水线一样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大大的压缩我们的周期。以往我们生产飞机是飞机不动,在同一个地方,我们不停地向这架飞机上面增加各种各样的零件、部件。最终使它成为一架完整的飞机。那么流水线的意思就是我们有很多的工位,这些工位是不动的。飞机沿着这些工位一步一步往前走,随着飞机往前走,飞机的完整程度就越来越完善,直到最后一个工位完成的时候,我们就形成了一架完整的飞机,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飞机拖出去进行试飞了。
现在我们解决了球员的身体问题和大脑问题,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任务情况,给我们的无人机配置各种各样的装备了,包括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各种各样的武器,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挂载多架小飞机,也可以挂应急通信的吊舱,也可以挂人工降雨的这些载荷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经过前面的工作,翼龙无人机的大脑、身体和装备已经完全准备就绪。翼龙无人机就可以踏入赛场接受我们的实战检验了。
你知道吗?翼龙无人机现在已经可以完成以前很多不能想象的事情,
首先他特别能够吃苦受累。连续作战两天两夜也不疲劳,然后它特别的聪明高效,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就可以对机上几百个传感机的数据进行收集、综合和研判,完成目标识别和最优决策。这样子就可以实现我们很快的掌握战场的动态,比如说对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一个阵地,在以前无论是我们的情报的获取渠道,还是咱们情报的处理时间,都是相当的复杂和漫长的。那么现在翼龙无人机只需要去飞行一次。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战场情报,大大的提升了咱们对战场的反应能力,然后就是它的火力特别强大,现在的翼龙已经可以搭载两吨数十枚的武器,一架次我们就可以消灭一个坦克连。
在咱们实战中,翼龙无人机创造了一架飞机一次飞行8发8中的战场的记录。据我所知,这是目前为止最多的,它还可以和其他的武器装备进行协同。进行战术配合,实现一个能力的一个互补,来提升咱们团队的整体的作战效能。
除了战场冲锋外,翼龙也能服务民生。今天,翼龙无人机已经和AG 600等大国重器,共同的构成了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空中力量。当灾难降临,人民需要的时候,翼龙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现在所在的这个指挥大厅,就是用来指挥翼龙无人机执行这些应急救灾任务的,在这里,我们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无人机发送起飞救灾等各种指令,同时我们也接收无人机所侦测到的各种灾情一线的信息数据。其实这里也是战场,只是这个战场。他的敌人是灾情,我在这里经历了很多次的紧急出动,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的泸定地震,因为这一次。和以往相比,我们能做的多了很多,对比非常的强烈。我亲身的经历过512的汶川大地震,深刻的感受了灾难的无情,以及应急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的紧迫性。
当时为了第一时间获取震中的信息,我们缺少手段,我们只能依赖我们的空降兵。冒着生命危险,在没有气象引导、地理标识引导的情况下,在高高度实施极限跳伞,才获取了震中局部的信息。在2022年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灾情就是命令。当收到指令后,翼龙无人机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部署和出动,先后4次飞行在灾区上空,连续作业超过40个小时,第一时间获取了大量的灾情信息以及道路河流的损毁信息,同时也定位了灾区群众的位置,发挥了灾区的生命影像。
有了道路的通断情况以及灾区群众的位置分布以后,我们的指挥部就可以精准的制定救灾决策。当时整个灾区的手机信号是处于一个中断的状态,翼龙无人机通过长时间的在咱们灾区的上空盘旋,化身成为一个我们手机信号的移动基站,及时的恢复了我们整个灾区的手机信号,使得咱们灾区的群众能够向他的家人送出平安。这种对比如此的强烈,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从事飞机设计已经超过20年,在这20年中,我经历了几十个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型号,在这些型号中,无人机的更新迭代是最快的。在这种背景下,翼龙家族我相信会越来越壮大。对我个人来说呢,我是很幸运的。我虽然没有当上飞行员,但是我能够亲手设计飞机。并且我们设计的飞机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所以我很幸福。
唐总好,我自己就是一名军迷嘛,我对艺龙也关注了好多年,然后曾经艺龙的总师李艺东,李总也来过,开讲啦,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的翼龙在空中和其他国家的无人机相遇了会怎么样?李毅东,总是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说是狭路相逢的话,都能回来,为什么这么说。
就看是回谁的家。
对,呃,还有一个呢,因为现在无人机还不具备把无人机打下来的这个能力。
都斜着导弹上去的呀。
那个导弹是打地面目标的,就是它不是打空中目标的。
就所以空中相逢,大家就哈哈相然一以后再说,记着啊,记着。
也许未来哪一天能把它干下来。
现在我们的判断都是无人机,还不能打无人机。但万一哪一天。人悄不声,这人家研究出来可以打对,可能一个新的技术在其他国家诞生。
你就处于被动对的距离。
李总上次来到开讲啦,已经过去了8年嘛,然后无人机空战的时代也已然来临。我也有在网上看过一些相关的视频吧,就是士兵们会操纵无人机,通过直接撞击或者是加装一些额外的枪械来反制对手的无人机。那我也想问问唐总,如今我们的翼龙如果再和其他国家的无人机在空中狭路相逢,那我们的无人机又会表现怎么样呢?
翼龙2的话,那个时候的时候应该还在做科研,像能力啊,还是慢慢的初始阶段啊,然后,那对空的能力我们现在也是有了,而且,我们应该也做了实验。你看,我们这是飞机哈,我们就发射导弹出来了。就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有一个地面。有一套这个光学的这个跟踪测量系统,对它全程的进行一个跟踪,这个应该是放慢了。这个就是我们的这个目标靶机,你看那个凶白点儿,你看你看,它其实是从那个正中间穿过去。你看下面那个飞机上面还有一个浅色的一个一个一个白点,看到没?
其实它是被穿过去之后,一些碎片直接穿过去的,它是具备很远的这个距离的超视距的那种,可能面都见不着了。所以说我觉得今后再见面的话啊,就就如果说是看需要对吧,如如果说是有必要的话,嗯,反正也也是一个手段,那如果说是再再有必要的话,可能根本就没有见面的必要了。
就是我知道我们的翼龙在国际其实是很受欢迎的,但是,我也常常在想,就是这些火力强悍的先进武器,会给那些真正处在战争中的百姓带来什么?您在设计翼龙的时候也会有些复杂的情感吗?就比如说,既怕他在战场上不够强,又怕它强的可怕。
我高中的时候有过这种想法,但现在没有了。我们的核心其实就是要保家卫国,为了这个目标的话,他今后只会变得更强。就钱老钱学森他说了一句话,哈,我就是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这是不是一回事儿是吧?尤其是现在这个国际形势是比较复杂的,没有以前的那些想法,现在是简单的单纯。我们今后可能还会设计这个火力更强大,但是它是没有一发子弹是射向我们自己的,就我们不主动挑事儿,但是我们必须得具备虽远必诛的能力。
唐总好,然后我其实是一个法学生,所以我其实对这个飞机没有那么了解,但我确实今天觉得看到这些大国重器,我觉得嗯特别的骄傲,还有特别兴奋吧。然后我想问您的问题可能显得比较傻,也希望您那个用比较通俗的那个帮我来解答解答,可能无人机它可以通过隐身啊,或者是什么一些躲避的一些技术去去防止这个被击打,那他的大脑就那些操作人员,会不会就成为了那个击打的目标?
其实对无人机来说,它整个地面操纵的话,地面的这个监控人员呃,他其实不一定要在前线的,他可以比如说用一个小分队背一个东西,然后就把这个飞机放出去了。放出去之后,然后他就可以把权限就交接出去,交接到后方。这个后方在哪就是没有人知道的,就像刚才那个那个片子里面,你看,我们那个指控大厅实际上是在我们成都,然后我们就在那儿发发各种指令,在那监控这些什么的他只要数据是流通的,在哪儿都是可以的。地面这块的布置是非常灵活的。
谢谢唐总。然后,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到底这个飞机跟这个地面,它到底是靠什么连接呢?或者说,我可能有一个比较杞人忧天的想法,我就在想说,这个会不会突然间就像我们手机一样,突然觉得哎呀,没信号了,然后断网了,然后就失联了。
嗯,目前的话,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地面的这些数据链,这是一种,那另外一个就是可以通过这个卫星,卫星的覆盖范围它很广。现在的无人机,我们其实地面的人员,他从以前的这个操控手,其实慢慢的他已经退成了这个顶层,这个指令的下达的人员,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监控的这样子的一个角色,绝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不需要对那个无人机进行实实在在的操纵的。那所以无人机本身它就具备一个相对独立的一个任务执行的能力,其实这个也不太影响绝大部分,实际上你比如说系统故障啊,这些东西它都可以自己处置的。
那么未来的战场又会是什么样呢?
我觉得未来的蟑螂可能有有那么几种吧,比如说在对一些就是那种相对来说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它可能是一种非对称的,就像以前可能你有一架无人机,然后你就可以这个走遍天下无敌手。嗯,然后对于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我就希望相对来说,我我一次出去以后,然后我携带更多的传感器,携带更多的这个武器啊,它把所有的功能可能集中在它一个一个飞机上去,咔就出去就就执行任务了,那效率很高,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就是说两个都是高手,那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有各种复杂的战术,双方都会把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就像搭一个积木一样的,然后把它搭到最完美的这样这样子的一个状态。
尤其是在这种强度很高的时候,这种高价值的东西往往会相对它的风险就比较大,而且互相都是盯着的,对于这种如果说是高对抗的,我采用分布式的作战指挥这一套的东西,那就非常的关键了。这里面也不是说我们翼龙这一型飞机就可以解决问题,它是一个更大的一个体系,然后我们把它去做得更好。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战场。唐勇曾多次带领翼龙家族亮相航展,而这位年轻的80后总师给全国军迷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如此年轻的大国总师是如何自我修炼的?他的成长之路经历了什么?
唐总好,呃,我是唐总,您的师弟,我来自于西北工业大学,每一届航展的时候,总是的采访就是我们西工大最好的一个宣传片。呃,像我们各个型号的一个飞机,呃的总师,许多都是来自于西工大,所以西工大也被誉为总师的摇篮。但是我在最近几届的一个航展中,我找到一个最不像总师的总师,那就是唐总您呃,请看照片,我发现您在这两届航展中这个外形变化很大呀,曾经您还是一个剃着小圆寸笑容凝的一个年轻小伙。后面那张是您二四年航展的时候,你看您这时候已经将头发梳成了大人模样,穿上了一身帅气的西装,但是脸上也多了一丝成年人的疲惫,越来越有我们那个大国总师的一个范儿了。
请问您这是经历了什么呢?
其实这几年的话,我的身份变化的相对来说切换的比较比较快,应该在22年的时候,我想我那会儿我好像是个型号总师,管一个型号。去年的时候,我已经是公司的大的这个总设计师了,然后你要负责整个的这个,其实艺龙的这个科研还包括技术团队,包括未来的这个方向,呃,其实我个人是有很强的能力恐慌的。你头一天可能不是总师,但是你第二天是总师,不代表你的能力就已经和你的总师匹配了对吧?所以说,你当了总师以后,你必须得去学啊,必须得去学更多更多的,不管是技术的东西,还是技术团队的一些东西。
那我想知道您平时比如说,您缓解压力的一个方式是什么呢?
更多的爱好,我觉得就是看书像什么专业的呀,然后像这个管理的书。因为我们现在是面向整个世界的一种,你会看其他国家的一些呃历史,嗯,因为因为你要去理解它的周边的一些情况,他和哪个国家关系怎么样,然后诶这个国家和他的冲突的根本在哪个地方。我从这么多翼龙里面,可能哪一款适合他,你要分析他的需求,去研究他这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历史,还是蛮有意思。是的,这两年自己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包括你们进后去工作了以后,所有的公司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你会觉得我的事儿很多,我的资源可能不太够用。
那这种情况下呢,你怎么去调配你的资源?我我先该做哪个型号后做哪个型号啊,这些东西其实我在以前是没有想过的,但是你你真正到了那个角色以后,你如果不去看的话,你其实是我觉得是对这个团队不负责任。
从单一型号总师到艺龙总设计师的角色转变,让唐勇责任更重,担当更大。而学生时代的唐勇是如何在众多人生选择中找到努力的目标?他又是如何快速成长,修炼成大国总师的呢?
我自己个人觉得就是,首先我运气比较好,我现在正在干的事情是我喜欢的。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很多二手杂志,什么航空知识呀,兵器知识呀,舰船知识呀啊。然后那个时候,我我记不清是高几啊。有一次突然间看,我感觉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不知道怎么的好像感正就冥冥之中你知道吧,我一定要去干这个,当时还是战斗机,就觉得这个东西哇,特别酷,某一种灵魂深处的那个就就就共鸣了。高考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家里面人是是想让我报这个电子科大,就成都电子科大,因为那会儿互联网刚刚开始兴起,计算机相对来说大家都可以很很很清晰的看到它的未来。
当时呢,我觉得还是要去学设计飞机,就就就就填志愿嘛,当时我就看到有一个叫西北工业大学的,其实西北工业大学真的很低调,这个学校还有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对吧,他是三航全国唯一的一所三航。哎我说这个学校可以啊,反正最后还是家里边人还是。是尊重了我,实际上我比较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学这些东西,就是我一直在为我喜欢的事情现在去去努力。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学习,咱们可能今天很多来的可能都是学校的这个学生。有一点很明确的是,你们现在学的东西和你们今后工作所需要的这个这个量的话,你们现在学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你们一定是需要不停不停的去扩大你的这个知识的边界,你自己要有一定的储备,然后去争取这个机会。
所以,当机会来的时候,对吧,所有的就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翼龙的使命不止在战场,当灾难来临,翼龙总能全力以赴,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未来翼龙在民用领域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更好的服务民生?而这每一次危机时刻的出征,又是谁在为翼龙保驾护航?
嗯。
各位观众好,我是来自中航无机客服部的。我平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其实就是应急项目的一个保障,就像唐勇总在视频里也讲到的一样,我们灾情的一线也是我们的一个战场。那么对于唐勇总和我们的同事来说,我们其实不是把飞机设计出来交给客户就算完了,我们还需要持续的为翼龙去保驾护航。在他执行飞行任务的时候,我们在指控大厅里面经常是通宵达旦的去盯着屏幕上的这些数据,为这个应急部门提供有力的一些支撑,我们才能更加科学高效的去制定我们的救援方案。
尤其是像夏天山洪啊,这些很多互动的特别密集,而且我们是四面八方的,可能超过了,呃,我们国家一半的这个省和这个自治区,都有他的这个执行任务的这个身影,而且关键是有一点是啊,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所以都是24小时战备的。国家要你什么时候多少时间内你必须起来,那你你就得必须起来。这样跟那个执行军事任务,我觉得没有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那么现在啊,每一次灾情几乎都有翼龙的身影出现。我想问唐永总的是在民生方面,未来我们的翼龙还有哪些潜力可以被挖掘,更好的去服务于民生福祉。
未来的话,我觉得整个从民用的这一块来说,我们现在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是在救灾。我是希望今后能够做到防灾,从救到防,我觉得这这其实是一个跨越。这中间的话,我们其实要对一个中国的整个的这个无人机应急救援的,这样子大的一个生态,能把最前端的数据更多的大数据能把它用起来好,然后我们把再把这些人工智能啊,这些技术上再把它融进来啊。比如说,我是不是就可以在哪个地方泥石流之前,我是不是就可以诶看到这个地方有这种滑坡的这种迹象,我们就需要某一个地方,我可以预警多少多少时间洪水回来,多少多少时间你这个山体可能会滑坡。
嗯,然后大家一起努力把把这个事情给给给实现。其实那天我在拍这个视频的时候就在说哈,当时08年的时候确实很惨,伤亡太太惨重了啊,然后如果说我们我们那个飞机,假如说08年有的话,肯定我觉得肯定的是可以这个。挽救一部分人的这个这个生命的那么辛苦去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动力,我觉得翼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装备,它是和咱们的国家人,我觉得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就之前08年的时候,其实有一些遗憾的一些东西是吧,我在22年的时候能够类似于挽回了这样子的一个,所以在我心目当中,其实那天那架飞机飞的那几个架次啊,我觉得其实它分了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飞向了泸定,然后我觉得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他穿越时空飞向了08年的汶川。如果说是你说08年的人,如果看到了这个飞机,那他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反应?就经常在想这些事情,我们无法挽回那些遗憾,所以现在要努力。
其实我也是在四川长大,一个孩子哈,08年的那个地震,我们所在的那个地方当时也是受到了很严重的地震带来的影响,但是房子没塌好,所以我现在还健康的待在这个地方。啊,那么现在啊,每一次灾情几乎都有翼龙的身影出现,包括我们翼龙带着我们的通信保障的基站到了灾区现场,给现场的人提供我们通信的这么一个保障。我们在每一次任务之后,我们会去整理一些数据。我现在觉得它都是有温度的,可能每一次的通话,可能是某一位灾区的老奶奶向她在外地的儿子报平安,可能每一次的短信里面可能有现场的医护人员,他需要药品的清单,可能也会有前方救援的人员。
消防救援人员向外面发送这个被困人员的一个坐标信息,所以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灾区人民的安心,我觉得特别特别的骄傲。
所以这个也是我现在能够,能够就是带着大家一直有动力把艺龙这个事情,就是把它越做越好,我希望是艺龙它不是一个商业性的东西,我希望它是咱们对国家,和对咱们的这个老百姓的真正的真心的这样子的一个守护者,我觉得这是一龙。
在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式上,我国新一代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无人机。如今,翼龙无人机既是我们国家的主战装备,也是我们作为科技强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名片。这是我们翼龙首次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傲,今天我就将带大家揭秘。翼龙无人机如何从蓝图飞向蓝天?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翼龙诞生的地方,也是我们翼龙设计最初的起点。我身后呢,就是咱们翼龙的蓝图,那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翼型无人机从无到有,它真正的起点其实是要回答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一型什么样的无人机?而我身后的这张图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张图上面展示的是我们多架的翼龙无人机,已经对地面的一个坦克集群形成了一个包围的一个态势。我们红色的就是我们的翼龙无人机,蓝色的就代表了我们敌人的这个坦克集群,这就好比我们一个球队要引进一个新的球员。
那么我们就要先对我们的球队现状进行分析。我们的强点是什么?我们的弱点是什么?我们需要打什么样子的一个战术?正常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很顺利地实现对这些目标的打击。但是敌人也很聪明,在这个阵地的中央布置了一个杀伤半径比较大的一个。防空导弹,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无人机贸然的突入进去,将面临被击落的这个风险。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急需异型无人机,具有比地面防空导弹看得更远,打得更远的异型无人机,来实现对这个防空导弹的一个先期打击。
它就好像是咱们篮球场上需要一个投得远,投得准的一个三分射手一样的异形无人机。这就是我们最后捕获的一个准确的需求。
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场景,实际场景要比这个复杂很多,有了这个需求以后,我们才能够开始我们这些无人机的具体的设计。无人机的设计其实和咱们球员的选拔与培养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他们都可以分成三个方面,意识的培养、身体的锻炼以及装备的配套。首先,球员的意识培养其实对应的就是咱们无人机的。大脑的研发现在的无人机大脑已经相当的聪明,它由几百个软件综合而成。更为关键的是,这几百个软件综合在一起以后,他们还要能够完美的配合兼容,所以无人机的大脑研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一个工程。
我现在所在的。就是翼龙无人机大脑的研发工厂,可以说这里是整个翼龙无人机研制过程的心脏地带。在这里我们完成所有的算法的开发、测试以及综合,同时我们打造了数字空间,把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所有的硬件、软件和我们的系统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翼龙飞机。在这个数字空间里面进行一个模拟的飞行。当模拟飞行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大量的和真实飞行相当接近的数据。来驱动我们这些所有的这几百个软件。这样我们在飞机还没有上天之前,就可以把这几百个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地面进行充分的暴露,这个效率是相当高的。
我们实际当中一年或者是几年的这个检查的工作量,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压缩到一天就可以完成。真正的做到了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这样子的一个程度,它就可以确保翼龙无人机的大脑它不会犯错,因为有了这些,所以每次翼龙首飞的时候,我们都是相当有信心的。
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以后,就像运动员有强悍的身体素质一样,无人机也应该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够飞得远、飞得高、飞得快、挂得多。在这个过程当中,无人机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比如说我们会给无人机施加一个相当于其自身几倍重量的一个力,对它进行一个拉扯,来检验它的结构是否会被破坏。这就是我们的静力试验,类似的这种大型的试验总共有十几个无人机,只有经历了所有的实验测试,才能够真正的从设计进入到我们的生产和制造。
以往我们生产一架这样子的大型无人机,我们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那么大家猜猜我们现在需要多久?我们采用像汽车的流水线一样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大大的压缩我们的周期。以往我们生产飞机是飞机不动,在同一个地方,我们不停地向这架飞机上面增加各种各样的零件、部件。最终使它成为一架完整的飞机。那么流水线的意思就是我们有很多的工位,这些工位是不动的。飞机沿着这些工位一步一步往前走,随着飞机往前走,飞机的完整程度就越来越完善,直到最后一个工位完成的时候,我们就形成了一架完整的飞机,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飞机拖出去进行试飞了。
现在我们解决了球员的身体问题和大脑问题,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任务情况,给我们的无人机配置各种各样的装备了,包括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各种各样的武器,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挂载多架小飞机,也可以挂应急通信的吊舱,也可以挂人工降雨的这些载荷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经过前面的工作,翼龙无人机的大脑、身体和装备已经完全准备就绪。翼龙无人机就可以踏入赛场接受我们的实战检验了。
你知道吗?翼龙无人机现在已经可以完成以前很多不能想象的事情,
首先他特别能够吃苦受累。连续作战两天两夜也不疲劳,然后它特别的聪明高效,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就可以对机上几百个传感机的数据进行收集、综合和研判,完成目标识别和最优决策。这样子就可以实现我们很快的掌握战场的动态,比如说对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一个阵地,在以前无论是我们的情报的获取渠道,还是咱们情报的处理时间,都是相当的复杂和漫长的。那么现在翼龙无人机只需要去飞行一次。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战场情报,大大的提升了咱们对战场的反应能力,然后就是它的火力特别强大,现在的翼龙已经可以搭载两吨数十枚的武器,一架次我们就可以消灭一个坦克连。
在咱们实战中,翼龙无人机创造了一架飞机一次飞行8发8中的战场的记录。据我所知,这是目前为止最多的,它还可以和其他的武器装备进行协同。进行战术配合,实现一个能力的一个互补,来提升咱们团队的整体的作战效能。
除了战场冲锋外,翼龙也能服务民生。今天,翼龙无人机已经和AG 600等大国重器,共同的构成了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空中力量。当灾难降临,人民需要的时候,翼龙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现在所在的这个指挥大厅,就是用来指挥翼龙无人机执行这些应急救灾任务的,在这里,我们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无人机发送起飞救灾等各种指令,同时我们也接收无人机所侦测到的各种灾情一线的信息数据。其实这里也是战场,只是这个战场。他的敌人是灾情,我在这里经历了很多次的紧急出动,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的泸定地震,因为这一次。和以往相比,我们能做的多了很多,对比非常的强烈。我亲身的经历过512的汶川大地震,深刻的感受了灾难的无情,以及应急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的紧迫性。
当时为了第一时间获取震中的信息,我们缺少手段,我们只能依赖我们的空降兵。冒着生命危险,在没有气象引导、地理标识引导的情况下,在高高度实施极限跳伞,才获取了震中局部的信息。在2022年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灾情就是命令。当收到指令后,翼龙无人机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部署和出动,先后4次飞行在灾区上空,连续作业超过40个小时,第一时间获取了大量的灾情信息以及道路河流的损毁信息,同时也定位了灾区群众的位置,发挥了灾区的生命影像。
有了道路的通断情况以及灾区群众的位置分布以后,我们的指挥部就可以精准的制定救灾决策。当时整个灾区的手机信号是处于一个中断的状态,翼龙无人机通过长时间的在咱们灾区的上空盘旋,化身成为一个我们手机信号的移动基站,及时的恢复了我们整个灾区的手机信号,使得咱们灾区的群众能够向他的家人送出平安。这种对比如此的强烈,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从事飞机设计已经超过20年,在这20年中,我经历了几十个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型号,在这些型号中,无人机的更新迭代是最快的。在这种背景下,翼龙家族我相信会越来越壮大。对我个人来说呢,我是很幸运的。我虽然没有当上飞行员,但是我能够亲手设计飞机。并且我们设计的飞机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所以我很幸福。
唐总好,我自己就是一名军迷嘛,我对艺龙也关注了好多年,然后曾经艺龙的总师李艺东,李总也来过,开讲啦,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的翼龙在空中和其他国家的无人机相遇了会怎么样?李毅东,总是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说是狭路相逢的话,都能回来,为什么这么说。
就看是回谁的家。
对,呃,还有一个呢,因为现在无人机还不具备把无人机打下来的这个能力。
都斜着导弹上去的呀。
那个导弹是打地面目标的,就是它不是打空中目标的。
就所以空中相逢,大家就哈哈相然一以后再说,记着啊,记着。
也许未来哪一天能把它干下来。
现在我们的判断都是无人机,还不能打无人机。但万一哪一天。人悄不声,这人家研究出来可以打对,可能一个新的技术在其他国家诞生。
你就处于被动对的距离。
李总上次来到开讲啦,已经过去了8年嘛,然后无人机空战的时代也已然来临。我也有在网上看过一些相关的视频吧,就是士兵们会操纵无人机,通过直接撞击或者是加装一些额外的枪械来反制对手的无人机。那我也想问问唐总,如今我们的翼龙如果再和其他国家的无人机在空中狭路相逢,那我们的无人机又会表现怎么样呢?
翼龙2的话,那个时候的时候应该还在做科研,像能力啊,还是慢慢的初始阶段啊,然后,那对空的能力我们现在也是有了,而且,我们应该也做了实验。你看,我们这是飞机哈,我们就发射导弹出来了。就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有一个地面。有一套这个光学的这个跟踪测量系统,对它全程的进行一个跟踪,这个应该是放慢了。这个就是我们的这个目标靶机,你看那个凶白点儿,你看你看,它其实是从那个正中间穿过去。你看下面那个飞机上面还有一个浅色的一个一个一个白点,看到没?
其实它是被穿过去之后,一些碎片直接穿过去的,它是具备很远的这个距离的超视距的那种,可能面都见不着了。所以说我觉得今后再见面的话啊,就就如果说是看需要对吧,如如果说是有必要的话,嗯,反正也也是一个手段,那如果说是再再有必要的话,可能根本就没有见面的必要了。
就是我知道我们的翼龙在国际其实是很受欢迎的,但是,我也常常在想,就是这些火力强悍的先进武器,会给那些真正处在战争中的百姓带来什么?您在设计翼龙的时候也会有些复杂的情感吗?就比如说,既怕他在战场上不够强,又怕它强的可怕。
我高中的时候有过这种想法,但现在没有了。我们的核心其实就是要保家卫国,为了这个目标的话,他今后只会变得更强。就钱老钱学森他说了一句话,哈,我就是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这是不是一回事儿是吧?尤其是现在这个国际形势是比较复杂的,没有以前的那些想法,现在是简单的单纯。我们今后可能还会设计这个火力更强大,但是它是没有一发子弹是射向我们自己的,就我们不主动挑事儿,但是我们必须得具备虽远必诛的能力。
唐总好,然后我其实是一个法学生,所以我其实对这个飞机没有那么了解,但我确实今天觉得看到这些大国重器,我觉得嗯特别的骄傲,还有特别兴奋吧。然后我想问您的问题可能显得比较傻,也希望您那个用比较通俗的那个帮我来解答解答,可能无人机它可以通过隐身啊,或者是什么一些躲避的一些技术去去防止这个被击打,那他的大脑就那些操作人员,会不会就成为了那个击打的目标?
其实对无人机来说,它整个地面操纵的话,地面的这个监控人员呃,他其实不一定要在前线的,他可以比如说用一个小分队背一个东西,然后就把这个飞机放出去了。放出去之后,然后他就可以把权限就交接出去,交接到后方。这个后方在哪就是没有人知道的,就像刚才那个那个片子里面,你看,我们那个指控大厅实际上是在我们成都,然后我们就在那儿发发各种指令,在那监控这些什么的他只要数据是流通的,在哪儿都是可以的。地面这块的布置是非常灵活的。
谢谢唐总。然后,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到底这个飞机跟这个地面,它到底是靠什么连接呢?或者说,我可能有一个比较杞人忧天的想法,我就在想说,这个会不会突然间就像我们手机一样,突然觉得哎呀,没信号了,然后断网了,然后就失联了。
嗯,目前的话,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地面的这些数据链,这是一种,那另外一个就是可以通过这个卫星,卫星的覆盖范围它很广。现在的无人机,我们其实地面的人员,他从以前的这个操控手,其实慢慢的他已经退成了这个顶层,这个指令的下达的人员,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监控的这样子的一个角色,绝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不需要对那个无人机进行实实在在的操纵的。那所以无人机本身它就具备一个相对独立的一个任务执行的能力,其实这个也不太影响绝大部分,实际上你比如说系统故障啊,这些东西它都可以自己处置的。
那么未来的战场又会是什么样呢?
我觉得未来的蟑螂可能有有那么几种吧,比如说在对一些就是那种相对来说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它可能是一种非对称的,就像以前可能你有一架无人机,然后你就可以这个走遍天下无敌手。嗯,然后对于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我就希望相对来说,我我一次出去以后,然后我携带更多的传感器,携带更多的这个武器啊,它把所有的功能可能集中在它一个一个飞机上去,咔就出去就就执行任务了,那效率很高,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就是说两个都是高手,那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有各种复杂的战术,双方都会把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就像搭一个积木一样的,然后把它搭到最完美的这样这样子的一个状态。
尤其是在这种强度很高的时候,这种高价值的东西往往会相对它的风险就比较大,而且互相都是盯着的,对于这种如果说是高对抗的,我采用分布式的作战指挥这一套的东西,那就非常的关键了。这里面也不是说我们翼龙这一型飞机就可以解决问题,它是一个更大的一个体系,然后我们把它去做得更好。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战场。唐勇曾多次带领翼龙家族亮相航展,而这位年轻的80后总师给全国军迷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如此年轻的大国总师是如何自我修炼的?他的成长之路经历了什么?
唐总好,呃,我是唐总,您的师弟,我来自于西北工业大学,每一届航展的时候,总是的采访就是我们西工大最好的一个宣传片。呃,像我们各个型号的一个飞机,呃的总师,许多都是来自于西工大,所以西工大也被誉为总师的摇篮。但是我在最近几届的一个航展中,我找到一个最不像总师的总师,那就是唐总您呃,请看照片,我发现您在这两届航展中这个外形变化很大呀,曾经您还是一个剃着小圆寸笑容凝的一个年轻小伙。后面那张是您二四年航展的时候,你看您这时候已经将头发梳成了大人模样,穿上了一身帅气的西装,但是脸上也多了一丝成年人的疲惫,越来越有我们那个大国总师的一个范儿了。
请问您这是经历了什么呢?
其实这几年的话,我的身份变化的相对来说切换的比较比较快,应该在22年的时候,我想我那会儿我好像是个型号总师,管一个型号。去年的时候,我已经是公司的大的这个总设计师了,然后你要负责整个的这个,其实艺龙的这个科研还包括技术团队,包括未来的这个方向,呃,其实我个人是有很强的能力恐慌的。你头一天可能不是总师,但是你第二天是总师,不代表你的能力就已经和你的总师匹配了对吧?所以说,你当了总师以后,你必须得去学啊,必须得去学更多更多的,不管是技术的东西,还是技术团队的一些东西。
那我想知道您平时比如说,您缓解压力的一个方式是什么呢?
更多的爱好,我觉得就是看书像什么专业的呀,然后像这个管理的书。因为我们现在是面向整个世界的一种,你会看其他国家的一些呃历史,嗯,因为因为你要去理解它的周边的一些情况,他和哪个国家关系怎么样,然后诶这个国家和他的冲突的根本在哪个地方。我从这么多翼龙里面,可能哪一款适合他,你要分析他的需求,去研究他这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历史,还是蛮有意思。是的,这两年自己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包括你们进后去工作了以后,所有的公司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你会觉得我的事儿很多,我的资源可能不太够用。
那这种情况下呢,你怎么去调配你的资源?我我先该做哪个型号后做哪个型号啊,这些东西其实我在以前是没有想过的,但是你你真正到了那个角色以后,你如果不去看的话,你其实是我觉得是对这个团队不负责任。
从单一型号总师到艺龙总设计师的角色转变,让唐勇责任更重,担当更大。而学生时代的唐勇是如何在众多人生选择中找到努力的目标?他又是如何快速成长,修炼成大国总师的呢?
我自己个人觉得就是,首先我运气比较好,我现在正在干的事情是我喜欢的。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很多二手杂志,什么航空知识呀,兵器知识呀,舰船知识呀啊。然后那个时候,我我记不清是高几啊。有一次突然间看,我感觉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不知道怎么的好像感正就冥冥之中你知道吧,我一定要去干这个,当时还是战斗机,就觉得这个东西哇,特别酷,某一种灵魂深处的那个就就就共鸣了。高考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家里面人是是想让我报这个电子科大,就成都电子科大,因为那会儿互联网刚刚开始兴起,计算机相对来说大家都可以很很很清晰的看到它的未来。
当时呢,我觉得还是要去学设计飞机,就就就就填志愿嘛,当时我就看到有一个叫西北工业大学的,其实西北工业大学真的很低调,这个学校还有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对吧,他是三航全国唯一的一所三航。哎我说这个学校可以啊,反正最后还是家里边人还是。是尊重了我,实际上我比较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学这些东西,就是我一直在为我喜欢的事情现在去去努力。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学习,咱们可能今天很多来的可能都是学校的这个学生。有一点很明确的是,你们现在学的东西和你们今后工作所需要的这个这个量的话,你们现在学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你们一定是需要不停不停的去扩大你的这个知识的边界,你自己要有一定的储备,然后去争取这个机会。
所以,当机会来的时候,对吧,所有的就是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翼龙的使命不止在战场,当灾难来临,翼龙总能全力以赴,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未来翼龙在民用领域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更好的服务民生?而这每一次危机时刻的出征,又是谁在为翼龙保驾护航?
嗯。
各位观众好,我是来自中航无机客服部的。我平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其实就是应急项目的一个保障,就像唐勇总在视频里也讲到的一样,我们灾情的一线也是我们的一个战场。那么对于唐勇总和我们的同事来说,我们其实不是把飞机设计出来交给客户就算完了,我们还需要持续的为翼龙去保驾护航。在他执行飞行任务的时候,我们在指控大厅里面经常是通宵达旦的去盯着屏幕上的这些数据,为这个应急部门提供有力的一些支撑,我们才能更加科学高效的去制定我们的救援方案。
尤其是像夏天山洪啊,这些很多互动的特别密集,而且我们是四面八方的,可能超过了,呃,我们国家一半的这个省和这个自治区,都有他的这个执行任务的这个身影,而且关键是有一点是啊,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所以都是24小时战备的。国家要你什么时候多少时间内你必须起来,那你你就得必须起来。这样跟那个执行军事任务,我觉得没有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那么现在啊,每一次灾情几乎都有翼龙的身影出现。我想问唐永总的是在民生方面,未来我们的翼龙还有哪些潜力可以被挖掘,更好的去服务于民生福祉。
未来的话,我觉得整个从民用的这一块来说,我们现在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是在救灾。我是希望今后能够做到防灾,从救到防,我觉得这这其实是一个跨越。这中间的话,我们其实要对一个中国的整个的这个无人机应急救援的,这样子大的一个生态,能把最前端的数据更多的大数据能把它用起来好,然后我们把再把这些人工智能啊,这些技术上再把它融进来啊。比如说,我是不是就可以在哪个地方泥石流之前,我是不是就可以诶看到这个地方有这种滑坡的这种迹象,我们就需要某一个地方,我可以预警多少多少时间洪水回来,多少多少时间你这个山体可能会滑坡。
嗯,然后大家一起努力把把这个事情给给给实现。其实那天我在拍这个视频的时候就在说哈,当时08年的时候确实很惨,伤亡太太惨重了啊,然后如果说我们我们那个飞机,假如说08年有的话,肯定我觉得肯定的是可以这个。挽救一部分人的这个这个生命的那么辛苦去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动力,我觉得翼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装备,它是和咱们的国家人,我觉得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就之前08年的时候,其实有一些遗憾的一些东西是吧,我在22年的时候能够类似于挽回了这样子的一个,所以在我心目当中,其实那天那架飞机飞的那几个架次啊,我觉得其实它分了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飞向了泸定,然后我觉得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他穿越时空飞向了08年的汶川。如果说是你说08年的人,如果看到了这个飞机,那他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反应?就经常在想这些事情,我们无法挽回那些遗憾,所以现在要努力。
其实我也是在四川长大,一个孩子哈,08年的那个地震,我们所在的那个地方当时也是受到了很严重的地震带来的影响,但是房子没塌好,所以我现在还健康的待在这个地方。啊,那么现在啊,每一次灾情几乎都有翼龙的身影出现,包括我们翼龙带着我们的通信保障的基站到了灾区现场,给现场的人提供我们通信的这么一个保障。我们在每一次任务之后,我们会去整理一些数据。我现在觉得它都是有温度的,可能每一次的通话,可能是某一位灾区的老奶奶向她在外地的儿子报平安,可能每一次的短信里面可能有现场的医护人员,他需要药品的清单,可能也会有前方救援的人员。
消防救援人员向外面发送这个被困人员的一个坐标信息,所以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灾区人民的安心,我觉得特别特别的骄傲。
所以这个也是我现在能够,能够就是带着大家一直有动力把艺龙这个事情,就是把它越做越好,我希望是艺龙它不是一个商业性的东西,我希望它是咱们对国家,和对咱们的这个老百姓的真正的真心的这样子的一个守护者,我觉得这是一龙。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或其他事宜,请联系本站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