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发展始终面临一个关键制约因素——续航能力。多数无人机依靠电池供电,受电池能量密度限制,飞行时间较短,执行长时间任务时需频繁返回充电,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与任务连续性,因此,边飞边充电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无人机续航难题的关键突破口。
一、技术原理
二、技术优势
高效非接触式充电:支持多个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进行高效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摆脱传统充电方式需物理接触和固定位置的束缚,为运动中的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提供稳定高效电力供应。
实时自适应追踪:能对飞行中的无人机进行实时定位和自适应追踪,根据无人机飞行姿态、速度和位置变化,动态调整能量传输参数,保障能量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能量传输效率高:优化超表面结构和材料,减少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相比传统无线充电方式,能量传输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有效提升无人机续航能力和工作效率。
应用场景广泛:不仅适用于无人机,还可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移动设备提供持续电力支持,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三、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精确追踪与稳定传输:飞行中的无人机位置不断变化,精确追踪并保持电能稳定传输是关键难题。通过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惯性导航系统(INS)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实现对无人机位置和姿态的实时精确感知;同时,利用先进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根据无人机实时状态动态调整能量发射装置,确保电能稳定传输。
能量传输效率优化:尽管超表面技术提升了能量传输效率,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改进超表面设计、优化电磁耦合方式以及采用新型材料,进一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降低能量损耗。
安全性保障:高功率无线电能传输可能对周围环境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影响人体健康和其他设备正常运行。为此,科学家们在系统设计中采用电磁屏蔽、功率控制和频率规划等措施,确保无线传能在高效的同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