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推动重点区域低空安全防护网建设
6月9日,海南省政府专题会议在海口召开,研究海南低空经济发展事宜。省长刘小明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巴特尔,省政府秘书长符宣朝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低空经济发展要以安全为首要前提,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既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推动海南重点区域低空安全防护网建设,增强空域资源协同性和联动性,搭建低空飞行服务统一管理平台,完善现有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功能,有效实现低空飞行器的可见、可知、可管、可控、可协同;加快建立违法飞行跨部门联动处置与执法机制,分级分类制定低空飞行安全风险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提高违法行为查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运用,确保安全监管无缝隙、低空运行有规则、安全处置有办法。要以试点为创新牵引,立足既有基础、发挥特色优势,深化低空领域改革,着力拓展低空旅游、低空交通、低空物流、无人机海洋管理、无人机应急救援、无人机公共服务等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低空服务站,成立低空产业联盟,制定低空旅游等专项规划,释放海南低空经济发展活力。要以招商为重要抓手,加强协调配合,发挥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锚定“以场景为代表的服务业、以自贸港政策为引领的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研发制造、融资租赁等产业落地,逐步补齐产业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海南日报 6月10日)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台方案 加强临空及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打造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高地的工作方案 (2025-2027年)》。方案提出深入实施“三培养、两促进”专项行动,每年培养高层次科研型人才100名以上、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000名以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0名以上,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形成全国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高地,以教育、科技、人才汇聚产业,以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推动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重点举措方面,坚持网络化布局、超常规建设及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紧密契合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层次科研型人才培养。建立自治区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学院,加强相关学科建设,选拔优秀硕博士生超常规集中培养。在2026年学位授权审核中,重点支持交通运输(航空方向)等学科申报博士点,增设相关二级学科,指导高校建设智慧交通、低空智能技术、航空装备技术等学科群。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加强相关本科专业建设。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参与编制特色教程和案例库。发布急需紧缺本科专业目录,新增飞行器运维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多个本科专业布点,同时指导传统专业向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方向改造升级,快速增加复合型急需人才供给。每年联合区外高水平院校及龙头企业举办4期暑期学校,建立自治区高校学分互认机制,精准选拔具有创新潜力和跨学科背景的科研型优质生源。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体系,加强技能型人才订单式培养。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依托现有专业,增设航空维修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等高职专业布点,形成“传统工科+航空特色”专业体系。支持相关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合作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产业学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践教学基地等,开设“无人机应用+电力巡检、消防应急、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交叉课程,实现专业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领域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高校科技资源供给端和企业技术需求端有效衔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6月5日)
5月28日,投资超5亿元的容祺智能低空载重无人机产业项目在永定区签约落地,成为福建首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载重无人机项目,将推动永定产业链向智能化、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容祺智能无人机项目分二期建设。首期投资1.5亿元用于租赁龙岩文秀数字智造产业园标准厂房约3000平方米和设备引进,主要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容祺智能目前定型生产的各种型号的无人机及载荷设备,在3年内实现年产无人机及产业链特种装备2000台(套),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二期则计划投入3.5亿元,在文秀数字智造产业园购置50亩土地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载荷设备的生产规模。全部投产后,项目年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以上,成为当地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支柱。
永定区为实施“3511”高质量发展工程,已经启动低空经济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绘制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将加快培育物流无人机、巡查/监视无人机等低空特色产业,建设低空起降点,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务4大领域。
无人机巡检电线、无人机巡河、无人机喷洒农药等低空经济的各类应用场景,开始逐渐多元化。6月2日,永定区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农用无人机培训班,吸引50多位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及农业合作社成员参训。课程涵盖飞行原理、操作规范、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及农药精准配比等内容,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能。据介绍,与地面植保机械施药相比,无人机喷药,可减少20%至40%的农药使用量,节水效果显著,学员参训的热情高涨。低空经济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为永定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中国日报网 6月10日)
●南京浦口区建成全市首个低空智能监管平台
近期,江苏省南京市浦口生态环境局依托浦口区低空经济产业先行优势,以“智能化、集成化、及时化、简单化”为核心理念,联合浦口高新区创新建成全市首个“生态环境低空监管平台”。
该平台包括生态环境一张图、低空监控、任务规划、智能报告、问题分析等功能,形成监测、调度、巡检、识别、报告的全自动化流程。平台通过“无人机+AI识别”技术集群,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网络,可实现环境问题“秒级预警—分钟响应—全链闭环”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全面覆盖生态环境低空巡检,提升浦口区生态环境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打造低空立体监管样板
“我们这个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生态环境专业要素、65个监测节点数据与全自动无人值守机场技术,通过智能决策中枢,对PM2.5、COD等11类污染因子进行智能预警,一旦发现异常值即触发预警机制,同时执法人员也会收到提示信息。今年4月某工地扬尘事件中,从AI识别污染源到无人机取证回传仅耗时8分钟,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10倍,真实的彰显出监管自动化的高效运作。”浦口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水质监测方面,传统水质采样方法存在空间覆盖有限等局限,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遥测系统对水体进行“CT”扫描,相比传统“点式”采集水样分析数据的方式,“无人机+高光谱遥测”方式在水面上空以“划线”“划圈”的方式,可快速获取整条河流、整个湖泊的大面积水质浓度变化数据,尤其是在监测蓝藻空间分布、浓度变化情况等方面展现出了较高的精准度。
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采用无人机针对大气环境敏感区域、信访高发区域实施高频“天眼式”巡查。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空气质量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PM2.5、PM10、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在发现数据异常时,无人机迅速启动智能巡航,实现了“实时测、天上巡、地上查”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模式,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全天候、多维度的精准数据支撑。
在生态监测方面,浦口生态环境局应用无人机结合图斑、遥感等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排查疑似问题点位。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重点生态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报告生态破坏行为。
在固废巡检方面,针对拆迁后闲置地块及偏远区域监管难题,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与热成像仪,通过航线规划对场地实施“地毯式”扫描巡检。飞行巡检发现的固体废物和垃圾进行识别、同步自动取证并回传坐标。建立固废无人机巡查机场网络后,日均覆盖面积提升至人工巡查的20倍,大幅压缩隐蔽性污染行为生存空间,推动固废监管向“空天地一体化、预警溯源闭环化”转型。
在非现场执法方面,建立生态环境执法无人机巡查机场,实现了对浦口区重点产业园区的全时段巡查全覆盖。搭载远程喊话、红外线热成像以及高清摄像设备的无人机,可对周边空气环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溯源排污单位;依托其红外热成像功能,可随时开展突击检查和夜间巡查,精准发现暗管排污、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利用无人机响应快、效率高的特点远程监控、调查取证,大幅减轻一线执法人员的工作量。
创新构建三维巡检体系
浦口区生态环境低空智能监管平台还创新构建“智能+周期+日常”三维巡检体系。
智能应急巡检。当监测数据异常时,智能判定相对高值下发巡检任务并自动调度无人机库自主巡检。结合AI识别技术精准采集污染数据,生成监测报告,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环境污染溯源与证据采集,大幅提升应对效率。
周期网格巡检。对辖区内重点流域、生态管控区、工业园区和工地等关键区域开展生态破坏、固体废物倾倒、工业园区巡查等工作,构建大气、水环境、生态系统和固废管理的长效监测网络,为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日常自定巡检。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政策指导或工作安排,平台可自定义任务规划与飞行采证,满足环境执法、政策决策和应急处置的多元化需求。
未来扩展多元应用场景
南京老山森林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
浦口生态环境局将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采集地形、生态环境数据等,为环境评估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扩展智能巡查环境监测数据标准和数据库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夜间噪声信访处理等应用场景,通过无人机与图像识别技术的结合,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及物种动态进行有效监测。借助多光谱成像技术和AI分析,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运用无人机技术监测碳排放情况,为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低空巡检场景的全覆盖,推动浦口区生态环境监管治理模式向智能化、协同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引擎”。(中国环境APP 6月10日)
●日照市低空综合智慧管理平台成功发布
近日,山东省信息通信行业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低空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日照市召开。大会上,日照市土地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山东睿航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搭建的日照市低空综合智慧管理平台成功发布。该平台的正式亮相,不仅是日照深耕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更为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将其列入全市“5+3+2”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组建低空经济产业链专班,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日照低空产业发展创造了无限空间和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日照市低空综合智慧管理平台顶层设计采用实景三维数据底座叠加空域网格码加AI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涵盖基础设施、空域管理、飞行态势等八大模块,可实现全市空域及基础设施管理“一张图”,飞行监测“一张网”,为全市低空经济提供飞行审批、智能航线划设、气象预警等“全要素”服务,具有空域使用最大化、安全管控精细化、航线划设智能化等特点,成为全省首个三维低空综合管理平台,并荣获山东省首批优秀工业领域大模型服务平台认证。
在应用场景方面,平台兼顾政务与社会两端,除了常规的高速巡检、光伏巡检、农林植保、矿山监测、环保监测等政务端应用外,更着力开发社会端场景,与5所高校达成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大学城低空物流生态圈,让低空经济融入和服务“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依托实景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平台无缝覆盖日照“山、海、港、城”多元地貌,具备高度的可复制性与推广潜力。(海报新闻 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