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软件技术提供商
资讯搜索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产双发直升机首次完成高原自转着陆试飞;2025上海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大会举行;南京推动低空经济“走得前、走得稳”
国产双发直升机首次完成高原自转着陆试飞;2025上海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大会举行;南京推动低空经济“走得前、走得稳”
●国产双发直升机首次完成高原自转着陆试飞

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消息,“吉祥鸟”AC332直升机近日在云南省宁蒗泸沽湖机场完成高原自转着陆试飞,这在国产双发直升机中尚属首次。此次试飞充分验证了该直升机自转着陆设计的可靠性,标志着型号相关性能符合适航标准。

175603967968ab09ffa0ffb.jpg

自转着陆是一项重要的应急操作。飞行员在驾驶直升机时,如果发动机发生故障无法提供动力,可通过自转操作安全着陆。此次试飞中,“吉祥鸟”AC332直升机在海拔3658米高度进入自转状态,经过相关操作,凭借自身性能成功减缓下降速度,实现安全着陆。

 “吉祥鸟”AC332直升机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四吨级双发多用途直升机,采用单旋翼、高置涵道尾桨、滑橇起落架和蛤壳式后舱门布局,可搭载10名乘客。其凭借“一机多型”的灵活构型,有望成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空中硬核担当”。(科技日报 6月20日)

●2025上海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大会举行 上海低空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启动
6月21日,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指导,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主办的 “筑人才高地 开低空新篇” 2025上海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大会在松江区洞泾镇云堡未来市圆满举行。此次大会聚焦低空经济产业与人才教育的深度融合,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众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主办方代表发表致辞,强调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科技应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政策的持续利好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低空经济正迎来黄金发展期,而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是低空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的启动仪式。该联合体由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旨在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组成的产教融合集群也在会上正式签约,未来将围绕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同期举办的2025首届长三角无人机电竞赛更是将大会氛围推向高潮。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多支高校和企业代表队参与角逐,在无人机竞速、任务挑战等项目中展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本次竞赛不仅为无人机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平台,也为低空经济领域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
洞泾镇作为大会举办地,近年来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入驻。洞泾未来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教融合项目落地生根。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政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有望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新民晚报 6月21日)

●南京政策“组合拳”破壁引航 推动低空经济“走得前、走得稳”
2025年6月14日,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暨2025低空产业创新大赛颁奖活动(以下简称“大会”)成功召开。大会上,这座瞄准低空经济全国“第一方阵”目标的城市,围绕政、端、网、云、用五大关键要素,构建政策支持、产业支撑、飞行保障三大体系,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递上了一份“南京方案”。
大会现场,“宁易飞”微信小程序惊艳亮相。用户只需依次上传营业执照、证件照片、企业及法人信息等资料,就能轻松完成注册。短短1分钟,次日飞行计划就能顺利提交。这款小程序真正做到了让南京的低空飞行服务流程“一键直达”。更值得关注的是,支撑其运行的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飞服平台”)也在同一天正式宣布上线。

(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运行界面)

2024年年底,飞服平台就已投入试运行,由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管理运营。该平台由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南京市交通集团,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同开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了空域规划、动态调配、运行管控等多项核心功能,为低空飞行全流程式保驾护航。经过近半年的用户飞行测试,飞服平台注册使用用户已达100余家,注册飞行器达1100多个,登记操控员达200多人,运行量位居全国前列,所涉应用场景囊括了海事巡航、跨江飞行、低空文旅等。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目前提供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的全流程,从飞行审批到态势监视、流量监测、预警服务,再到安全评估、数据分析,一应俱全。不仅如此,飞服平台还接入了南京市气象局的风力、降雨等气象数据,可以为低空飞行提供气象保障。”
飞服平台的气象感知和预报能力来自南京市气象局研发的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6月14日的大会现场,气象平台甫一亮相,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低空尤其是300米以下的空域,为预报天气所搭建的气象基础观测网在精细化、微观化的气象监测能力上还存在明显不足,而这块‘短板’正是低空活动的主要区域。”南京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秒级响应、精准服务”为目标的气象平台的出现,给补齐“短板”提供了解题思路。这也是全国首个市级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
除了飞服平台、气象平台,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核心区低空安全平台、低空智联网和6G低空测试平台也在本次大会被提及,它们共同筑造的多层级、高水平创新平台矩阵正在成为南京低空经济安全“高飞”的坚实基座。这也为南京低空经济从“望天而飞”到“知天而行”注入了坚实底气。

“1+1+1”政策强力护航
起降场点由47个增至266个,同比增长466%;空域由8个片区、671.56平方公里增至120个片区、超2000平方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00%和205%;获批航线由25条、总里程325.51公里增至174条、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96%和822%;上半年累计飞行10余万架次、飞行近3万小时,架次及时长同比分别增长539%和533%……大会现场,一组组变化的数字彰显着今年上半年南京低空经济的发展之“热”。
2024年,在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两个月,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举行;同年11月,南京市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召开;今年2月10日,低空飞行融合基地落成仪式在南京市浦口高新区举行;时隔一个月,低空经济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南京成功举办。
《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聚焦空域资源统筹、飞行服务保障、产业生态构建等核心环节,南京目前已制定出台了包含总体实施方案、产业支持政策、飞行服务保障等“1+1+1”低空经济政策体系,明确了发展低空经济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当地低空经济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政策支撑。

政策搭台,场景唱戏
越来越多的低空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古都南京:在秦淮,白鹭洲公园上空的“鱼跃龙门·秦淮灯彩”无人机表演,轻声诉说着秦淮河两岸的十里粉黛;在鼓楼,“无人机+机器人”楼宇清洗组合,令科技“蜘蛛侠”跃上高层楼宇的窗棂;在建邺,以无人化为目标的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持续探索立体化交通数字孪生岛新范式;在栖霞,首条“商圈—洲岛”无人机航线,串联起城北和八卦洲的灯火阑珊;在浦口,跨江物流配送、无人机医疗急救、农副产品运输等无人机全天候跨江综合作业场景,成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围绕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南京近年来共发布了4大类25分项80子项低空应用场景指导目录,培育了试飞培训、政务巡检、海事巡检、商业配送、跨江物流等一批特色低空应用场景,在展示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国家交通战略落地提供着“南京经验”。(澎湃新闻 6月21日)

2025-08-24
283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或其他事宜,请联系本站邮箱
热门视频